做夢夢到毒蛇是什麽征兆(千奇百怪的夢,如果常夢到這些就有必要去看看醫生了)
夢是睡眠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,是一種十分獨特的心理狀態。人之做夢,是因為人在睡眠狀態時大腦皮層沒有完全處於休息(抑製)狀態,有些部位仍有一定的興奮活動,外界和體內的弱刺激到達中樞神經與這些部位發生某些聯係時,就可以產生千奇百怪的夢境。
人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,而夢境又是與睡眠密不可分的。睡眠可分為眼快動期(REM)及眼非快動期(NREM)。REM的睡眠特點是:盡管身體屬於深睡眠狀態,但腦波的活動與清醒時相近,故稱為“身體睡眠”;而NREM睡眠時,腦波活動幾乎處於停止狀態,所以稱為“大腦睡眠”,後者又分為四個相。兩種睡眠交替出現,每周期約有眼非快動期60~90分鍾,眼快動期15分鍾,每夜睡眠約4~6個周期。
俗話說,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。通過睡眠實驗測知,人生的十五分之一時間是在做夢。日本福島縣立醫科大學的香山教授認為,夢有兩種,即REM睡眠時的夢和NREM睡眠時的夢,前者常常是脫離現實、異想天開的怪夢,約占80%,而後者比較簡單和符合實際,數量也少得多。
有人說,他從來不做夢,其實不然。著名夢研究專家、日本國立精神神經中心武藏醫院院長大熊輝雄說,根據實驗證明,處於REM睡眠狀態時,幾乎人人都在做夢,隻不過有時做了夢,沒有留在記憶裏,醒來後無印象罷了。另外,通過測量腦波發現,凡是鳥以上的高等動物都會做夢。
做夢會影響休息嗎
“做夢會影響休息”,這是誤解。如果用藥物抑製做夢,這會破壞正常睡眠周期的長度,結果當睡醒來的時候,就有一種如同沒有休息過的感覺。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:在經儀器測知做夢時,立即將實驗者喚醒,連續10餘天後,他們變得消沉、暴躁。當任其繼續做夢之後,不適症狀消失,情緒好轉。可見做夢能定時興奮大腦神經,消除情緒上的不愉快,發泄生理衝動,暴露秘密思想,緩和緊張情緒,從而有助於維持心理平衡。
做夢不會影響大腦休息,相反利於產生某種特殊蛋白質,這種蛋白質可以用來積累、整理、儲存來自外界和機體內部的信息。另外,人的睡眠節律隨年齡而變化,嬰幼兒幾乎整天都在睡眠,而且其中1/2~1/4為REM睡眠,而成年人僅占1/5,嬰幼兒的REM睡眠時間明顯多得多。據此推測,做夢對嬰幼兒的大腦和身體生長發育具有密切關係。
做夢會激發靈感
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說過:構思文章最好的地方是馬上、枕上、廁上。日本創造開發研究所進行的一項以821名實業家和職員為對象的調查結果表明,容易使人產生靈感的三大場所依次為床上、步行和車船上,與歐陽修的說法不謀而合。
古今中外不少文人、科學家,由於專心致誌,冥思苦想,故常出現怪夢,並從中得到靈感和啟發,取得創造性成果。唐朝杜甫得知好友李白流放夜郎後,思念不已,終於魂飛夜郎,寫下膾炙人口之篇《夢李白》:“三夜頻夢君,情親見君意!”感人肺腑,至性至情。李白也是夢仙,《夢遊天姥吟留別》就是他根據夢中景物而寫出的傑作。作品中描繪出虹飛霓躍,龍吟鳳舞的幻景,瑰麗奇偉。
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就是因夢見許多化學元素排列成周期形式,進而啟示他完成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。德國化學家凱庫勒研究苯分子的結構式時百思不得其解,有一天他夢見了一條蛇正在咬它自己的尾巴,從中受到啟迪,終於發現了苯環閉合鏈的化學分子結構,解出了一道舉世難題。作曲家塔基尼有一次夢見自己把小提琴交給一個魔鬼演奏,魔鬼演奏出了美妙的旋律,他醒來後,立刻把魔鬼演奏樂曲記錄下來,創造出流傳於世的《魔鬼之歌》。
最新科學家研究表明,做夢也包括大腦有意識的活動,甚至在夢中解決問題。這說明上述例子並非是絕無僅有的。美國加州大學科研人員對36名男性進行了大腦新陳代謝的研究。參試者在實驗室裏度過一整夜,當腦波和其他生理跡象顯示睡眠開始處於眼動快期和眼非快動期時,研究者給他們注射了放射性葡萄糖同位素。
40分鍾後,研究人員喚醒參試者,要他們說出夢的內容、想法及有關夢的感覺,同時立即用正電子發射斷層照相術對大腦進行掃描,以測定大腦各部的葡萄糖使用率,然後與白天清醒時的測定數據進行對比分析。
結果表明,醒著、睡眠時的眼快動期和非快動期的大腦利用葡萄糖的模式不同。大部分擔心和敵意由眼快動期(做夢時)引起,而這與大腦前額區的葡萄糖利用有關,類似參試者清醒狀態談話時的大腦葡萄糖代謝情況。大腦前額區功能主要是思考問題,研究者認為,在眼快動期做緊張的夢時,大腦肯定在進行有意識的、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。
常做噩夢需就醫
調查證明,夢常常能反映出人身心的秘密,在一定程度上預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機。日本東京梅田醫院心理學家山本晴義在臨床中發現,厭食症患者常夢見在醬湯中遊泳、天上掉下香蕉、饅頭裏爬出蟲子等;而貪食症患者則經常有自己飄上天空,身體被風吹得像樹葉一樣飄落並變小的夢;離婚不久的心理疾病患者大多會做與性有關的夢。
美國有12%的成人和兒童每周至少發作一次嚴重的頭痛,這些患者一旦夢到耳旁喇叭鳴響或子彈從頭部穿過,或魚從頭部鑽出,則意味著頭痛病即將發作。
青年人如常做大吃大喝、飽餐一頓的夢,則很可能是胃或者十二指腸潰瘍的先兆。老年人如常夢見被人追逐、東搖西晃、頭重腳輕,醒後頭暈、心慌、虛汗則提示有動脈硬化、冠心病和中風病變。孕婦如夢見河裏小魚不動或死亡,說明胎兒可能出了問題,要流產了。老是做噩夢(如夢到受人攻擊或恐怖)的人,很可能是精神疾病的預兆,經常做夢受到拒絕、批評或者罪惡感、屈辱感,是抑鬱症患者的典型症狀。
夢是人生的體驗之一,也應該是一種愉快的享受。當然,如果人們在睡覺時常做一些可怕的噩夢,這就有點令人煩惱了。據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,10%~25%的大學生每月至少做一次噩夢,每個學生一年平均做5~10次。在220名畢業生中查得那些感情脆弱、敏感、憂鬱、愛好藝術、擅長創造、精神分裂症及奇思怪想者特別好做噩夢。
對於兒童來說,4~6歲時最易做噩夢,到了6~12歲,約1/4兒童有噩夢。噩夢纏身不僅影響睡眠質量,使人抑鬱、焦慮及性格改變,而且在夢中會出現心跳加快,血壓升高,交感神經係統過於活躍興奮,使身體處於一種應激狀態,對健康不利。
如身體無潛在的疾病,常做噩夢,應注意消除一些誘發因素,如白天精神過度緊張,心理壓力太大;睡前吃得過飽,睡前吸煙、飲酒、喝咖啡及觀看恐怖影視和書刊等。
做夢是一個普遍而又神秘的生理現象,它的五彩麵紗正被科學家漸漸揭開。可以想見,一個人人都能做甜蜜的夢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。
作者:歐陽軍
文章內容來源:《醫食參考》
更多藥食同源,食品安全,美食營養,疾病防治,減肥保健,長壽養生等專業資訊,請關注微信公眾號:yishicankao(長按可複製)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#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 (0条)